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完善管理体制 留住乡村教师

 
作者:民进湛江市委会   发布时间:2022-04-10 10:11:19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大事。近年来,汪洋书记亲自督办了“代课教师转公”和“教师待遇两相当”等教育大事,省委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使广东教育事业走上快车道。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农村教育的发展依然存在许多“瓶颈”,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与城镇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整体薄弱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农村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令人担忧,如何维护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议题。
    乡村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支柱,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乡村孩子的未来、农民家庭的希望和幸福湛江建设的成败。
    一、存在主要问题
    (一)乡村教师存在资源分布不合理现象

    1、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整体超编但仍不够用。由于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的项目经费有限,且地方政府难以筹措配套经费,教育历史欠债多,撤并新建项目无法妥善解决学生生活配套设施和上学交通问题,致使麻雀学校无法大面积撤并,这是全省欠发达地区比较普遍的现象。湛江市5县5区,共有基础教育学校2100多所,其中70%分布在80多个乡镇农村,学校多平均规模不大,班额小。我们调研的几个县(市),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无一例外地存在师资不足,特别是边远地区乡村学校更为严重,一个200人左右的小学,教师10人左右,按学生数量测算师资并不紧缺,但有6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不足2名教师。这种现象在山区、海岛学校特别突出。
    2、教师专业结构配备不合理。目前乡村教师专业结构配备普遍不合理,部分学科专业教师极其匮乏。如小学的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专业教师,中学的生物、化学、地理等,有的乡镇竟然没有一名专职的中学生物、地理教师,没有一名全日制毕业的小学英语教师。跨学科上课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没有专业培训,没有科组教研,甚至没有备课教案。
    3、农村高中举步维艰。由于高中阶段教育办学已逐步向政府所在地域中心镇转移,担负“普高”任务的农村高中实际上已难以招生,规模不稳定、生源基础差、流失不断,反过来也使农村高中教师的选聘更加困难,教师稍有名气就择枝另投。
    (二)乡村教师素质问题令人担忧
    1、乡村教师专业合格率较低。相当部分历年转正的代课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专业培训,没有全日制中专以上学历,有的偏远乡镇此类教师比例超过30%,尤其是乡村中学更为突出,前些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初中生源不断增加,合格教师紧缺,许多地方被迫从小学中抽调部分比较优秀的教师填补空缺,而小学在没有合格师资补充下,以非常低的报酬聘请代课教师,师资水平可想而知,目前大部分这种类型教师转正后都在岗,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2、优秀乡村教师流失严重。由于乡村学校教学设施落后,工作条件艰苦,教师成长环境不佳,很难留住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近年的一些师范毕业生,如果户籍不在工作乡镇的,普遍在三五年内就想方设法调走,乡村教师流失严重,在社会中形成“村里的教师镇上走,镇里的教师县里走,县里的教师市里走”的外流模式。目前,各地存在着乡镇、县城、市区小学教师超编,却无法有效实施分流和乡村支教,乡村教师的工作量更加沉重。
    3、乡村教师的管理机制不利于队伍成长。乡村教师终身制现状还难以改变,乡村教师的职业成长平台太小,尚未健全合理流动机制,使广大乡村教师难以成长、成名,缺乏进取心,缺乏主动发展的意识,制约了乡村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4、教师专业培养机制滞后。农村层面上的学校设备资源落后,培训乡村教师的资金、条件、措施不落实,使乡村教师难以改变自身基础较差、知识老化状况,实施新课程的专业化水平严重偏低,表现在观念陈旧,手段保守,信息封闭,大大影响课程改革的实施质量。课程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这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乡村教师健康问题突出
    1、超负荷工作使乡村教师健康受损。由于乡村层面上的学校教师编制不足,教师普遍存在“包班”工作现象,各科课程都要上,无人可替,教师每周工作量超过20甚至30课时,负担重,还要承担班主任工作,超负荷工作使乡村教师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2、乡村教师健康隐患得不到及时处理。农村医疗条件差,县级财政没有安排教师定期体检的专项经费,教师无法定期体检,有的地方医保经费不落实,发现问题也难以及时到条件好的大医疗机构治疗。
    (四)乡村教师待遇偏低
    1、乡村教师收入偏低。虽然“两相当”和绩效工资缩小了城乡教师的收入差距,但相当部分乡村教师学校和家庭异置,生活成本高,而且由于义务教育的生均公用经费是按学生规模拨付的,对规模小的学校来说,可支配的经费更少,班主任费和课时补助远比城镇学校低,甚至没有。以湛江市各县(市、区)的教师收入作比较,小学高级职称工龄15年的教师,最高可达7000元/月,最低仅为1300元/月,相差4倍多,而低收入群体是多数。此外,部分有爱心的乡村教师还负担了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孤儿、特困户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更使自己的生活捉襟见肘。
    2、乡村教师住房无保障。乡村教师居无定所是一个尖锐问题,有的县中小学教师只有非常可怜的象征性数额的住房公积金,按照现在的住房政策和市场价格,乡村教师收入“半年不吃不喝,买不到一平米”,他们不仅现在买不起房,将来也不敢奢望自己买得起房。目前乡村学校能给教师提供的住房大多是临时、简陋、面积小的旧房甚至危房,退休后无房可住的境况是压在广大乡村教师心头的一块巨石。
乡村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群体里的多数部分,也是教师群体里的弱势部分。但是他们的工作是教育事业里最不可或缺的部分,关系到最多数的普通家庭,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乡村教师不幸福,社会就不会幸福。乡村教师留不住,我们的教育就面临残缺。这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二、几点建议
    解决乡村教师问题,根本的出路,是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保障乡村教师的基本权益,提高工作和生活待遇。世界上没有哪个强国的教育不是依靠强大的资金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座金字塔的奇迹是只重塔尖不固塔基的。我们呼吁,各级党委政府真正重视解决乡村教师问题,切实加大投入,科学规划,狠抓落实。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提高乡村教育质量,让乡村教师成为一个幸福的职业,让幸福的乡村教师推动“幸福湛江”事业的进程。
    (一)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切实提高教育人均投入水平
    “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确立实施以来,使基础教育管理的责、权得到高度统一,教育效益显著提高、教育发展明显加快。但是,这一体制也有局限,最大的不足就是使县域之间因为人均财力的不同而形成教育人均投入的巨大落差。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的一般财政收入5.6亿元,人口28万,在还有相当部分城市教育费附加未安排使用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达到4000多元,而廉江市2010年一般财政收入是10亿元,人口160万,在超额安排经费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不足1500元,教育事业费统计已经把教师的工资算在里面。所以,“以县为主”,各家自扫门前雪,省、市都没有对县进行扶持,必将导致人口大县、人均财力薄弱县无法承担教育事业投入的重担。
     因此,设立财政扶持人均财力薄弱县的教育资金专户势在必行,设立人均教育投入“保底”线,对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的工资实施特别津贴;规定每年转移支付教育经费必须用于农村教育的比例,并明确乡村教师的医疗、继续教育、专项补贴等经费要列入县级财政年度预算。
    (二)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促进安教乐教
    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政府与之签订服务协议,在农村学校工作满一定年限,考核称职,可无条件安排到城镇学校工作;对现职乡村教师,服务年限达到10年以上的,可优先考虑工作调动到城镇学校。为了鼓励长期扎根乡村的教师,超过规定服务年限的教师可按不同档次领取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凡乡村在岗教师,可享受高于城镇标准的岗位津贴、班主任补助、住房公积金和交通补助。
对乡村教师的缺口问题,可通过乡镇中心小学安排校际学科统筹的办法,下放权力,盘活资源。
    (三)强力推动乡村教师安居工程,解决后顾之忧
    在省设立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多渠道筹资建设乡镇教师公寓村,解决乡村教师住房问题。此外,政府新建的经济适用房要重点向经济收入偏低的教师倾斜,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给乡村教师,并出台购房优惠政策。
    (四)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乡村教师素质
    实施“强师”工程,明确每年用于乡村教师的培训经费额度,规定每名乡村教师在职脱产进修的学时、学历技能的应达标准。由政府出资,与师范院校签订在职培训协议,建立严格的课程培训制度。建立名校与乡村学校的对口帮扶制度,让乡村教师定期到名校跟班学习交流。使乡村教师尽快提高素质和水平。
下一篇:创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机制,推动中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